这两天遇到好几位学生问我同样的问题,“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想来教师资格证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都已进入了复习的关键期,同学们已经从背书阶段过渡到思考问题阶段。为了能够帮助大家集中解决问题,小编今天就专门来谈谈这个问题。
说到教学,教师们都知道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突破“难点”,首先就得搞清楚什么是难点,然后才谈得上突破难点的方法。
一、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
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情境下说的难点含义可能会千差万别。比如有的老师说的难点是教学内容中某个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而有的老师说的则是某种技能或者方法,而有的老师指的是相对于特定学生来说的难点。也就是说,首先要分析清楚“难点”具体所指,要分析难点是怎样产生的。否则,敌人是谁都没搞十分清楚,怎能做到“百战百胜”呢?
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最常见的难点是由教学内容本身所导致的。一是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则等比较抽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妨叫着“抽象难点”;二是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或方法,步骤比较多,过程比较复杂,学生一时半会不容易掌握,不妨叫着“运用难点”;三是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思维水平可能稍稍超越了部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可以叫做“思维难点”。
教学中出现难点,也可能是因为具体学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或师资等缺乏所导致的,这个可以叫做“资源难点”。在一个学校是教学难点,在另一个学校可能就不是难点,例如天文学的教学,动物学植物学的教学等等,有条件的学习有仪器设备、有影像资料甚至可以就近带学生去博物馆。有的难点出现跟现有的教学技术条件有关系,可能目前是难点,但是当技术上有突破时就不是难点了,这个可以叫做“技术难点”。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对于新手医生的培养来说就是典型的技术突破教学难点的范例。
通过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教学中常见的难点大概有:抽象难点、运用难点、思维难点、资源难点和技术难点等五种类型。分析清楚了难点产生的原因,要针对性的突破教学难点就容易多了。
二、突破难点的方法
接下来针对不同类型的难点,我们分别来谈谈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1.抽象难点
如前面所说,抽象难点是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造成的,比如在教学中要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民主的概念、意向的含义等学习内容。这些概念原理原则类的内容一般都比较抽象,常常成为教学的难点。那么突破这类难点最直接的思路,无非就是化抽象为形象。那么如何化抽象为形象呢?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个具体办法。一是举例归纳法。老师在备课时针对抽象的内容,多准备一些典型的例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例子(布置课外思考题)。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来归纳例子的共同点。当例子的共同点被归纳出来以后,再将这些共同点与书上的抽象概念进行比较。学生经过这种归纳比较的思考过程就比较容易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了。实际上,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老师指导学生归纳例子共同点的过程,就是寻找共性的过程。而抽象本身就是在某个层次上提取共性和一般性,舍去特殊性的过程。限于篇幅小编就不举例说明了。
解决抽象难点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可视化。具体来说就是使概念可视化,使思维可视化。美国学者梅耶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提出了“双通道理论”,他认为语词与图像结合使用,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遇到抽象难点时,老师们可以考虑用思维导图分解抽象概念,使学生从立体的角度来搞清楚概念的多个维度关系。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选择用相关图片、动画或者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是非常可取的办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图片或视频的时候要挑选一些关联紧密且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拆闹钟
2、运用难点
这类难点是由于技能或方法比较复杂导致的。那么在突破这类难点的时候,就要注意将复杂的步骤进行分解。
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列举一个典型案例,然后引导学生来玩一个“拆闹钟”的游戏。老师和学生一起把复杂的例子,拆分成简单的部分。然后再提示学生来对这些简单部分和步骤进行分类和排序。
当学生完成拆分、分类和排序工作以后。老师再拿出一个案例来让学生拆分,然后合并。经过多次拆分与合并练习,学生将比较容易突破这类运用难点。
3、思维难点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一直处于发展之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生理论,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很可能是不同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同学生的各种智能水平也是有差异的。这就导致同样一个老师教,但是不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和快慢都不同。这种情况处理不好,很容易就会出现所谓“差生”。被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歧视,从而严重挫伤其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能及时了解学生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过程,可采取分类教学的办法。为了既激励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又不挫伤思维发展暂时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前准备难度各异几套练习题。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把难度高的题目以附加题或提高题的形式交给学生们做,并且不做硬性要求。
4、资源难点和技术难点
这个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逐渐得到解决。城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校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解决资源难点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轮岗制度。这是破解优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生源分布不均衡的必要措施。构建公平和平等的教育资源环境,使学生具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权利,使教师具有自由发展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权利。
在我国教育资源仍比较短缺的现状下,积极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来解决一方面教育资源紧张,一方面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使存在资源难点的学校不再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而优质资源比较紧张的学校,也应积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专业素养。
三、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原因比较复杂。教师在处理这些难点的时候必须进行深度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难点采取不同的策略。
本文为“行实教与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小编保留追究抄袭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