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票否决泛滥,拍脑袋层层加码也是懒政 [复制链接]

1#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文件,要求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为基层减压。该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在舆论中引发共鸣。

所谓“一票否决”,简而言之,就是党员干部在某个特定任务上没有合格,整个工作业绩就都会被否定。有些地方,从招商引资到食品安全,从整顿黑网吧到打击非法行医,甚至还有烟酒销售和体育活动,都可能是“一票否决”的内容。许多干部往往要开列清单、详细记录,每条仔细对照,生怕自己一年的辛苦甚至“乌纱帽”因为一个不小心而付诸东流。特别是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干部们本就任务多、压力重,单单解决现实问题就已焦头烂额,而“一票否决”泛滥所带来的考核压力更是让他们苦不堪言。

“一票否决制”本身是一项设计精巧的激励考核制度。这种倒逼机制,目的是让干部把精力聚焦到特定时期的重点工作上来,高效优质地完成任务。然而,这样的导向也给了行政惰性“肆意妄为”的空间。有些领导为了突出威严,盲目给一些任务加上“一票否决”;有些领导不愿担责,“撂挑子”给基层,用“一票否决”简化其本应负有的督导职责。对于被考核者而言,琳琅满目的否决事项,既是泰山压顶的鞭策,也是顾此失彼的源头。“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局面,只能让精力有限的基层干部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最终这种为了提高效率而采用的手段,却加大了行政成本、消解了政策效力,还助长了形式主义、“四风”问题。

“一票否决”亟待瘦身,表明对基层干部的政绩考核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度。基层事务纷繁复杂,许多政策措施很难短期看到成效,简单粗暴地下达指标,只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比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些既要看发展成果,又要看发展成本与代价,还要看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比如,对于关乎国家大政方针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大事,“一票否决”应当坚持使用。但若要挥舞这把“尚方宝剑”,需要权责明晰、令行禁止,不能背离法治轨道,更不能成为领导的“一言堂”。

建立多维多重的干部考核制度,是解决“一票否决”泛滥的必由之路。用科学的制度,法治的手段,才能让基层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干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