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实体企业的金融化,对企业的创新都带来了什 [复制链接]

1#

*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推进金融相关领域的改革,努力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打造多样通道。当前,实业利润率逐步下滑,金融市场更为开放,促进了经济的金融化,在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好的主营业务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企业扩大和升级主业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而创新则是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力量,随着近年来金融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实体企业配置金融资产是否能够真正的起到服务实业的作用成为一个问题。

一、实体企业金融化

1.资金困境

项目长周期、高难度的特征放大了其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策略布局时往往会受到更多的束缚,但持续的现金流能够作为企业财务的“蓄水池”,使得企业在面对外部不定冲击下依旧能为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稳定现金流环境,减少企业后续开展研发项目的顾虑。

因此,资金是创新活动进行的物质基础。在企业创新能力中,充足的现金流通过提供材料、购置设备、获取图书资料以及测试与评估服务等来保证创新活动高效又持续地进行,因此是否能解决资金困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实体企业金融化能帮助企业融到更多资金。配置金融资产可以降低传统融资方式带来的高资本成本,缓解融资紧张问题。而传统的融资方式所设置的门槛也较高,相对来说,企业更容易进行金融资产的布局和购置。

而当金融化协助企业处于财务约束较宽松的境遇下,企业当期拥有更多的闲置资金增加额,对资本的需求也相对较弱,因此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投资会加强对创新活动的促进效应。

金融资产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正好提供企业间形成集团效应的桥梁。企业频繁的投资金融资产会抬高金融资产价格,起到了修饰财务报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资机会。

从而平滑企业的创新活动所需资金,更能消除企业对创新投资不确定的疑虑,并且能缓和企业短期的逐利动机,增强研发能力,同样能对两者的正向关系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金融化呈现的是对企业创新的排挤作用,在企业缺乏内部现金时更为明显。企业经理人会因逐利的目的动用本属于创新投入的资金去投资更具吸引力的金融资产,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的内源融资渠道。

在盈余管理动机的驱使下,企业因为无法获得短期效益更愿意将仅有的财务资金投入金融市场。出于投机心理,金融化投资对企业的吸引力上升,对研发项目的探索欲望下降。

与此同时,金融资产的配置使得实物投资占比下降,减少了企业的可用抵押品,缺乏关键可靠的物质担保,降低了银行借贷给企业的数额规模,减少了贷款的还款期限,无法保证在整个创新环节上资金流的充足,从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2.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同样也是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迫于外部的新型产品的压力,企业破产清算、被逐出行业的几率大幅上升,其不得不将目光放在创新的每一道环节上,力求创新能力的提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占据新产品市场份额。

新产品的成功研发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能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与此同时,金融资产的超额利润能使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减弱,因此企业拥有金融资产反而会更加挫伤市场竞争倒逼创新效率提升的作用。

3.吸收能力

研发人员在获得信息等资源后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吸收与转化这些资源,即吸收能力的培育。如果企业能够增强自身对研发投入资源的吸收能力,那么优质创新项目将能极大地从中获益,进而从本质上提高研发的环节效率。

没有匹配的企业文化和强吸收能力等组织情境特征,企业无法仅靠开放式创新来协调资源和创新点。吸收能力最重要的表现是知识在部门内与部门之间的转移。

企业过多的配置金融资产,将营运资本合理的运用在研发人员和研发团队的有效合作,以及营销和生产等其他部门的有效合作,导致创新组织的协调成本过高,将无法提升创新的效率。

企业能够通过金融化投资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也有助于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实物资源。企业的金融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等,能持有对方较多的股份成为股东之一,并形成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以及母子公司等紧密的企业关系,从而在生产经营上分享信息与知识,填补前沿性创新的知识空白,建立更全面的思维体系。

除此之外,企业间也可以形成人才、知识等资源的交流合作机制,不仅依靠多数企业的资源并集,提高了创新的产出效率,而且通过“知识溢出”加强企业吸收能力,使得整个企业团队达到知识协同状态,提升创新成果的质量与价值,对创新绩效起到直接的积极作用。

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异质性

考虑实体企业所配置金融资产的不同特点也将对企业创新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对于流动性较强的金融资产来说,交易的成本较低,并且能够获得短期收益回报,为企业创新带来一定的资金支持。

而流动性较弱的金融资产面临着较为高昂的交易成本,在持有目的上通常与企业经营决策相关,无法为创新投资提供与研发相匹配的的资金获取渠道,因此对企业创新的排挤作用更大。

而另一方面,在创新投资收益无法短时间体现时,企业将更倾向于利用流动性更强的金融资产来增加短期利润,以此来弥补当期利润增长点的空白,甚至挪用本属于创新投入的部分资金去金融市场上套利。而流动性弱的金融资产则不具有短期套利能力,无法即刻获取相应利益。

三、公司治理层面的调节

公司治理中高管作为领导者参与了关键性的经营战略决策,而董事长作为董事会的核心也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活动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实体企业开展金融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企业的管理层特征息息相关。管理层自身的经历风格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其日常的经营决策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影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目的和企业开展创新的整个过程。

管理层曾经从事的金融职业背景将使得其行事方式具有金融的思维印记,并且将比较长久地影响其日后的主要行事方式。管理层的金融职业背景将提升其对金融行业的认知程度。

金融行业工作的经历能使管理层对金融的运作与规则有相当明确且清晰的认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管理层将更倾向于利用自身擅长熟悉的金融领域来进行额外的投资和获利,丰富企业的多样化投资渠道,这是未从事过金融职业的管理层所不具备的经验。

其次,从事金融工作的经历能加强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能力。金融领域对企业的日常经营领域来说较为陌生,从金融领域赚取利润并非其主营业务,没有从事金融工作经历的管理层因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在面对金融投资风险时也将更为谨慎和保守。

拥有较多金融实践经验的管理层则更能识别、分析甚至量化金融资产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能以低成本和专业化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选择金融资产,构造适合企业偏好的最优投资组合,在分散和减少风险的同时最大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将配置更多的金融资产。

管理层在从事金融工作中积累的各项资源更能建立起获得金融资产的渠道。金融从业的经历为管理层积累了充足的人脉圈子、金融机构信息以及融资、筹资的基础,使得其能降低金融机构投资资源限制门槛,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效率,缩减较为累赘的环节,为企业加强金融化程度提供了便利。

因此,当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研发起消极作用时,相比起专业性门槛更高的企业创新研发项目,管理层布局金融资产面临的失败几率更低,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强烈。

当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起积极作用时,管理层将放大金融背景优势,利用配置金融资产的多样方式为研发投入创造更平滑的现金流,促进企业创新。

董事会与股东权益息息相关,其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激励作用对公司的整体运行机制与方向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具有金融背景的董事长在金融业务活动层面拥有更多的社会人脉与关系,能够更加全面的指导管理层的活动,协助管理层更便捷高效的利用投融资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其产生的调节效应将与上述高管金融背景因素一致。

结语

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也显著地影响着其经营企业的战略。合理的薪酬在适当的条件下将帮助管理层更好的实现股东所诉求的相关权益,避免管理层过度的重视个人利益,忽视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所有者弱势的格局。

通过给予管理层薪酬的激励方式使用人力资本,有助于更加发挥好企业物质资本的作用,提升企业业绩和发展效率,形成适应长远发展的健康模式。

当管理层的薪酬作为直接经济激励手段促进其努力将个人利益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加注重企业顺应时代潮流的长远发展,而相对于金融化投资而言,企业的研发创新更能带领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压低成本提高品质,能为企业带来更持久的竞争力。

因此,当企业金融化负向影响企业创新时,更高的薪酬将引导管理层将发展重点转移到研发项目上,从而减弱了两者的负面相关关系;而企业金融化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时,高薪酬的激励作用将更加带动管理层对如何使金融资产收益更好为企业创新服务的思考,进而放大两者的积极关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